欢迎您访问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快讯
新闻快讯
“哲学沙龙——中和论道”第五十六期:姜宗强教授做“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19-07-03

   2019625日晚,由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中和集团、科学研究院与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哲学沙龙——中和论道”第五十六期在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如期举行,本期主题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由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常务副院长姜宗强教授主讲,朱海斌博士主持。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朝东教授,中和集团洪涛董事长,音乐学院李莉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牛正兰教授,哲学学院贺更粹博士、胡好博士以及来自其他学院的上百位哲学爱好者共同参与了此次学术活动。

论道伊始,姜老师介绍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指出其在梦心理学、过失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方面的杰出贡献,还通过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的个人经历说明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强大洞察力。

随后,姜老师结合弗洛伊德“恋母情结”学说以及《梦的解析》具体分析了甘肃白银变态杀人犯高承勇的深层犯罪心理。首先,姜老师展示了高承勇留下的一幅简易画作(画中有一座房子,一棵树,还有一个裸体的男人),在介绍了吴永麟和张涵诗关于这幅画的两种不同分析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两种分析所欠缺的恰恰是重要的心理原型——“恋母情结”。“恋母情结”是最早的依赖、信任关系的养成期,这种关系的匮乏会造成对女性的不信任、不了解、神秘、好奇、极度的冷漠和极度的需要的心理,当这种需要不能被满足时,就会导致敌意、仇视。最终会转化为不顾一切以敌意的手段去满足这种需要的结果。所以,如果我们想要探析高承勇犯罪的深层动因,就应当追溯到他童年期的经历以及因母亲早逝而导致的异性关爱匮乏。最后,针对高承勇变态人格的案例,姜老师特别强调母爱在儿童心理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果儿童期不能获得心理情感上的满足,就会形成性变态等多种变态人格。因此,我们应当重视缺乏母爱的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答疑环节,师生们就“超我与本我的区别”“如何鉴别我们身边‘隐蔽’的高承勇,如何与这类人相处”“对于高承勇这类心理变态者如何治疗”“弗洛伊德的梦境解释是否可以解释高承勇的画” 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针对这些问题,姜老师进行了一一的解答。

    论道结尾,李朝东教授对本场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姜老师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的讲解,让我们对潜意识领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现代人的“自我”,一方面受到“本我”的原欲诱导,另一方面受到道德的“超我”监督,因此在弗洛伊德看来,现代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精神病”。此外,他还特别指出1900年对于从事西方哲学的研究者来说是一个重要年份,在这一年“狂人”尼采去世,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出版,胡塞尔《逻辑研究》第一卷出版。他认为现象学和精神分析理论可以相互借鉴。胡塞尔的《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3)》,通过说明人与意识怎么是联通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于弗洛伊德的关于人类精神现象另一层面的解释,推荐大家阅读。最后,朱海斌老师对现场的老师和同学们的到来表示感谢,并相邀我们下学期再见。论道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