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快讯
新闻快讯
“哲学沙龙—中和论道”第六十期:贺更粹博士做“阴阳五行说”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19-11-01

20191021日晚,由西北师范大学哲学院、中和集团、科学研究院与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哲学沙龙——中和论道”第六十期在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如期举行。本期主题为“阴阳五行说”。由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贺更粹博士主讲,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常务副院长姜宗强教授主持。甘肃省人大常委会陈克恭副主任,中和集团洪涛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刘连昌,人事处康智杰副处长,经济学院吉亚辉教授,音乐学院李莉教授,外语学院张硕博士,哲学学院任万明博士、朱海斌博士、张立恩博士、王博士,以及来自各个学院、部门及校外的众多哲学爱好者,共同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论道伊始,贺老师指出阴阳与五行是相伴于中国哲学而生,同时又贯穿于中国哲学始终的基本概念。因此,阴阳五行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范畴,是中国文化的基本架构。关于中国文化中的阴阳,首先是一种自然现象,其次是一种行为准则,最后是一种世界观或者说一种宇宙图式。对此,贺老师通过引述《诗经》《商周金文录遗》《周易《国语》《荀子》《左传》《礼记》《史记》《朱子语类》等文献,对此一一予以阐释。其中强调指出,历史上解释“一阴一阳”的说法很多,总的来说,朱子的理解最好“阴阳”不是“道”“阴阳”的变化和变化之理才是“道”。而且,关于“阴阳”,从思想哲理方面来说,历史上阴阳家的理论深度远远不如儒道两家。

阴阳说之后,贺老师引领大家进入报告的第二部分:五行说。五行学说发端于夏商之际,完善于春秋战国,影响持续至当今社会。广泛渗透到中国的社会制度、思想文化、自然科学与语言文字等各个领域。《尚书·洪范》篇明确指出五行是水火木金土。五行的性质各,但能生成百物,西周史伯“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此之谓也。故而,五行最初是有别于阴阳的另一类关于物质始基的学说。阴阳与五行的观点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步地被嫁接在了一起,阴阳家便是作为这样的一个学术派别而兴起。阴阳五行家从四季推广开去,包括八方位、周天十二等分、二十四节气等等,规定了要人们遵循的条令,并以为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接下来,贺老师对五行的涵义——元素、能量与德行,以甲骨文、《尚书》《春秋繁露》《墨子》《左传》为文本依据,予以说明,并对五行的排列顺序,作了一些阐释。其中,关于五行的生克问题,贺老师强调说这是国古代的一个系统论观念,也是五行非常深刻又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并通过列举五行大系表中的部分内容,阐明五行思想己经渗透到中国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

最后,贺老师结合实际谈到文化传统文化忧思化战略文化自尊的问题。指出正确处理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的问题,是一个关系民族命运的重要问题。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在世界四大原生文明之中,唯一一个五千年文明就是中华文明,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来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但是现在,我们正面临一个传统文化日渐式微的严峻现实。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中国已经进入了无“正装”时代,我们对民族的表征——服装,其人文意义不甚明了,对寓于具体的形而下的服饰之中的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的人文精神,淡漠处之,不明了中华民族的服饰一开始便被视为一种文化现象,便是民族精神的表征。还有,作为民族文化表征的民族节日现在也面临相同困境因此之故,贺老师强调我们要有文化战略意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热爱自己的母文化要有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而这个自尊自信是要建立在我们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深入了解之上。大家只要愿意下工夫去学习我们自己的文化,温情和敬意将油然而生。

在答疑环节,贺老师就“五行的几种解释学说之间是否圆融贯通”“如果青绿色在古代表示地位低下,故宫中的青绿色如何解释”“梁漱溟先生为何被西方称为最后一个儒者”“我们为何使用‘阴阳’而不是‘阳阴’”“‘五行’中的五有什么特殊含义”“过度强调中国文化是不是会造成排外的现象”等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论道结尾,姜院长对本次论道进行了总结:当代年轻人应先了解中国文化,再对中国文化进行评判,还有,当文明的先进性和民族性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这些问题都值得大家深思。最后,姜院长对贺老师的这次讲座予以中肯评价,并感谢贺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报告。本次论道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