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中和论道  新闻速览
新闻速览
哲学沙龙—“中和论道”第八十六期:张志伟教授做“向死而在——《存在与时间》中关于死亡的生存论分析”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2-07-08

 202275日晚,由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中和集团、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和论道”第八十六期在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举行。该报告是学校“百廿校庆学术活动”系列报告之一。本期报告题目为“向死而在——《存在与时间》中关于死亡的生存论分析”,由中国人民大学首届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张志伟主讲,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李朝东教授主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马小虎副教授担任评议人。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学院师生、校内外哲学爱好者等百余人参加了学术活动。

 论道伊始,张志伟教授指出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关于死亡的生存论分析是关于死亡最深刻的哲学思考,他基于现象学的生存论找到了一种讨论甚至“经历死亡”的独特方式。海德格尔讨论死亡问题的目的在于“存在”这个形而上学的核心问题,海德格尔把存在与时间联系在一起,亦即与人的有限性联系在一起,也就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按照海德格尔,存在总是某个存在物的存在,因而我们必须通过某种存在者的存在来呈现存在本身,这种存在者不仅能够以“去存在”的方式存在,而且能够追问自己的存在,这就是我们向来所是的独一无二的存在者,海德格尔称之为“此在”,在存在问题上,此在在存在者层次上以及存在论上均居于优先地位。

 随后,张志伟教授指出对海德格尔来说,存在不是思想的对象,范畴只是规定存在物的,唯有通过此在的存在即生存活动才能解答存在问题,他要呈现的是此在的“生活世界”,即存在于此在源始的生存活动中显现出来的世界。此在自始就已经沉沦,因为它从一开始就逃避“去存在”的自由,把自己当作存在物来看,那么如何让此在从沉迷之迷梦中醒来?海德格尔给出的解决方式是一一向死而在。

 张志伟教授强调死亡作为一种独特的生存论现象所体现的不是不存在,而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如果我们把死亡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可能性,那么向死而在就是“向可能性而在”。从生存论的角度把死亡看作是一种可能性乃是海德格尔死亡观的核心,也是解决本真性和整体性难题的关键。如果从存在者状态上看,死是不可经验的,然而从生存论的角度看,死亡作为一种特殊的可能性始终是悬于此在的生存活动之中,向死而在不仅彻底解脱了常人对此在的统治,让此在本真地自己去存在,而且从生存论上说,此在向死而在=向终结而在=向可能性而在,“去存在”不是迷失在可能性之中,而是把可能性收回到自身一一此在自身就是可能性,这念味着此在便是本真的整体能在。虽然看上去存在需要通过此在的生存活动而显现,但是从根本上是不同的。存在既不是超越的上帝之道,也不是潜在的绝对,类似先在的本质通过人来“实现”,存在不是可以让此在去实现的“有”(确定性),而是相当于“无”(可能性),此在“先行于自身”的那个“自身”乃是纯粹的可能性。海德格尔与以往哲学的区别在于,是可能性的哲学。

 在答疑环节,张志伟教授就“本真是一种存在状态还是一种存在方式?达到本真之后,就一直是本真的样式了吗?还是仅仅在某些方面或某个时刻可以说是本真的?”“在此在没特定的本质这里,是不是类似于存在主义说的存在先于本质?”等问题给出了精彩的回应和解答。

 论道结尾,评议人马小虎副教授为此次学术报告作了总结,他认为,张志伟教授对“存在问题”的解读令人受益匪浅,海德格尔对于死亡的思考对于人生而言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李朝东教授感谢张志伟教授为大家带来精彩的报告,本次论道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