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西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上海大学计迎春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22-12-06

西北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暨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建院十周年系列学术庆祝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202212219时,上海大学计迎春教授应邀在线上为我院师生作题为“高嫁还是低娶?人民广场的玻璃标尺”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高玉春老师主持,李怀教授作与谈人,学院共计200多名师生参与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高玉春老师简要地向与会师生介绍了计迎春教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并对计迎春教授的莅临表示荣幸与欢迎。计迎春教授感谢学院的邀请,并对学校建校120周年暨学院建院十周年表示祝贺。

计迎春教授首先立足于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指出当前中国适龄人口初婚年龄推迟、高等教育迅猛扩张和教育的性别逆转等现象导致中国社会的婚姻匹配模式出现新的特点,即女性向上婚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是向下婚似乎没有太多变化,依然远低于向上婚,这种不同于西方婚姻匹配模式的变化正是此次研究的背景所在。

为了对这种变化进行社会学意义上的探究和解构,计迎春教授梳理了相关文献,对比了中西方婚姻匹配研究的不同脉络,其中西方较注重分层与种族移民研究;我国更注重教育匹配、户口、收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维度的研究。现有研究发现,近些年我国同质婚总体呈上升趋势,同时向上婚比例依然占据中国婚姻匹配模式的主流。诸多因素合力导致“剩男”、“剩女”现象从大中城市向县域蔓延。在此背景下,计迎春教授想要揭示女性向上婚的性别推手。鉴于中国家庭变迁是多维度、多方参与的传统与现代杂糅、复杂互动的转型过程,计迎春教授将中国婚姻的“第三方”代入婚姻匹配研究,从而加入了代际意识和代际视角。

计迎春教授的研究以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为田野调查点,深度访谈了42位为子女相亲的家长,运用主题分析法探讨这种传统与现代杂糅的中国式现代化背后的生活逻辑。计迎春教授从性别意识角度分别对男方家长和女方家长在房子、工作和收入、教育三个维度进行了解码分析。其中,绝大部分男方家长认为男方是婚房的主要提供者,而女方家长则认为提供婚房的责任并不完全在男方一方,但他们都认为房子是婚姻永远绕不过的坎;绝大多数男方家长要求女方有稳定工作且工资低于男性,工作之外还能照顾家庭,既要主“内”,又要主“外”,绝大多数女方家长不一定要求男方工资高于女方;部分男方家长较为看重女方本科毕业院校的知名度,多数女方家长则更在意男方的个人能力。

基于上述调查分析,计迎春教授认为,传统性别规范在相亲市场有所松动,反映了中国婚姻家庭关系表现出平等、进步等现代关系特点,但这种进步的幅度和速度是“不平衡”、“不对称”的。男方家庭握有“性别玻璃标尺”,在房子、收入和教育等维度支持男强女弱、男高女低的传统性别角色期待,希望保持“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分工;女方家庭对于这种传统性别角色期待有更多的反思,具有更大的宽容度,甚至提出了一定的修正和挑战。这些研究结论一方面揭示了婚姻市场的性别不平等,另一方面警示我们以邻为鉴,提倡平等、现代的伴侣关系,增加对于非传统的女强男弱婚配模式的宽容,避免跌入日韩所经历的低生育陷阱。

在讲座互动环节,与会师生积极踊跃发问,计迎春教授耐心回应。随后的与谈环节,李怀教授认为计迎春教授此次学术分享具有丰富的学理性和现实性,并就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内容进行了深挖和建设性评议,两位教授热烈真挚的讨论让听众受益匪浅。

本次讲座深入浅出,贴近现实,丰富与会师生视野的同时,也为与会师生打开了婚姻家庭田野研究的新思路和新视角。

(撰稿:王书文  摄影:金建冲  审稿:高玉春  审核:李怀 )



计迎春教授简介

计迎春,本硕博分别毕业于南京大学、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目前为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高校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家庭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先后担任过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China Review等期刊的客座主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低生育背景下二胎生育、性别平等和老龄化之间的张力: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在《中国社会科学》《人口研究》《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Journal of Family Issues》《Journal of Gender Studies》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