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中和论道  新闻速览
新闻速览
哲学沙龙—“中和论道”第八十八期:蒋世强副教授做“维特根斯坦论记号的生命”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2-11-04

2022113日晚,“中和论道”第88期“维特根斯坦论记号的生命”在线上如期举行。本期讲座由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中和集团、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主办,是学校“百廿校庆学术活动”系列报告之一。讲座邀请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蒋世强副教授作为主讲嘉宾,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孙圣副教授作为与谈嘉宾,讲座由哲学学院王珅副教授主持。校内外的众多哲学爱好者等140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蒋世强老师首先梳理了本次讲座的主旨框架,该报告将从以下四个内容进行讨论:一、首先阐述了早期维特根斯坦到后期维特根斯坦关于意义有灵论到反意义有灵论的观点;二、关于判断行为论的思想进行解读;三、关于“哲学符号学”观点的提出;四、对于本次报告内容的总结。

蒋世强老师以一个问题的引出,带我们走进关于“记号”与“生命”的思考:“任何记号本身似乎都是死的,那么什么给它以生命?”继而提出符号如何被赋予意义,是否涉及心理学。在此,蒋世强老师指出,不同语境下,相同的符号也被赋予不同的意义,意义即“在使用中”。蒋世强老师在此厘清了“符号”与“记号”的概念,他提出应该以思想史和哲学史维度去关注这个问题。通过讨论该问题,打开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的大门。以这个问题为奠基,蒋世强老师以迈克尔·伦特内的论述解释了意义有灵论的定义,进而讨论了维特根斯坦在前期的思考中是否持有意义有灵论的观点。蒋世强老师指出,在《蓝皮书》中,以维特根斯坦评述弗雷格可以看出其早期思想受弗雷格之影响,而弗雷格恰恰是一位反心理学者,所以其前期思想的意义有灵论是具有争议性的。随后,蒋世强老师以哈克、古姆·霍普金斯、大卫·斯特恩、迈克道尔等人的说法诠释了后期维特根斯坦普遍被认为针对前期的表征论的意义有灵论。

在第二部分内容中,蒋世强老师论述了迈克尔·伦特内对于维特根斯坦后期理论从积极解读方面提出的“判断行为论”。同时,也从两个部分提出了该理论的缺点与不足。由此,从意义有灵论到判断行为的意义论,都没有很好地理解意义的投射论,也没有根本脱离句法——语义学的框架。于是,蒋世强老师以符号学解释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的先例阿佩尔为例,结合康德、皮尔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哲学符号学的思想。蒋世强老师展示了其哲学符号学的思想框架:在人是有思想的符号动物的基础上,记号的生命在于符号化,不分离于行动者和环境。最终得出,哲学符号学旨在提供一种更合理的阐释框架。在消极的意义上,维特根斯坦表达了治疗哲学的特质,在积极的意义上,维特根斯坦哲学旨在促进理解和自我理解。

在评议环节,孙圣副教授和王珅副教授围绕讲座内容进行了精彩评议。首先,孙圣副教授以科学技术哲学的角度讨论了分析哲学方法,提出应该从学科背景解读维特根斯坦,认为前期维特根斯坦与后期维特根斯坦是批评与建立的关系,维特根斯坦从语言出发,最终走向了语言的对面,也留下了我们对于维特根斯坦隐喻之“灵”的思考。

总结环节,王珅副教授从现象学的角度提出了对语言和符号的看法,他认为在现象学中,符号(或记号)是被奠基性的非直观行为,需要奠基在直观行为,如感知行为之上才可以。人们的思想和认识最终都需要借助于语言得以表达,或通过语言符号做成判断,一个判断行为的生成才代表着人们关于对象的认识或知识的基本形成,所以语言符号在人们的认识行为或判断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答疑环节,蒋世强老师从“use”即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对于“意义”使用的不同,回答了李广涵同学的提问,并进一步对其哲学符号学再次作了说明,指出哲学符号学不是一种理论建构,而是更好的阐释。

讲座结尾,王珅副教授对于本次学术报告作了总结,感谢蒋世强老师带给我们的思维盛宴,也感谢孙圣副教授的精彩点评。本次讲座使各位与会老师和同学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