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中和论道  新闻速览
新闻速览
哲学沙龙—“中和论道”第九十七期:孙玥博士做“古代以色列的社会历史”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3-05-19

 2023516日晚,“中和论道”第97期在教师发展中心二楼报告厅举行,本期讲座主题为“古代以色列的社会历史”,由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孙玥博士主讲,哲学学院张海龙博士主持。

 讲座伊始,孙玥博士首先明确了此次讲座是谈论古代语境下的以色列人,所依据的经典是希伯来圣经,此外还将涉及古代以色列周边地区的文化。为什么要讲古代以色列的社会历史,孙玥博士指出了解西方文明需要从双希文明入手,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此外,犹太民族作为流散民族,与很多文化有互通交流的关系,是不同文明交汇的要冲,是世界性民族。古代以色列社会历史的发展揭示了以色列人的生活处境,历史叙述和民族身份的建构。随后,孙玥博士通过地图详细展示了古代以色列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并阐释了古代以色列在其他文明包围下,生长出的具有独特宗教信仰模式的文明,这也是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一个方面。

 关于如何运用社会历史的方法研究古代以色列孙玥博士认为,首先社会历史法将古代以色列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不同时期,并标注其中重要的历史事件,而这些时期和事件恰恰是经文书写和以色列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孙玥博士依据总体的时间线索进行了阐释,并指出了解古代以色列的社会历史必须了解不同发展时期和重要事件。其次社会历史法关注以色列人的生活处境(Sitz im Leben/Setting in life)。任何一个文本或对象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上下文、功能和目的。因而无法完全将其看作是一个所谓真实历史的记载,尤其是古代以色列受所处文化环境圈的影响。随后,孙玥博士分别以申命记学派对破殿亡国灾难和神的背弃的理解(王权制度)、制作会幕和拜偶像为例进行了详细阐释,并总结出经文文本是在讲述群体所经历的事件、以及群体对这个事件的记忆和理解的文本,而历史的叙述则是圣经自身所呈现出的一个时间顺序的历史框架。孙玥博士在此以四底本说(JEDP)和《创世纪》的形成时间进行了举例说明。

 孙玥博士指出,关于文本上下文、功能和目的,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圣经与考古的问题。考古材料有限,无法满足文本多层次的创生意义,因为文本是在社会环境变迁的过程中不断生长、创造、编撰、叠加的。此外,圣经展现的是人与神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明确的宗教意义。二是要注意圣经与社会历史的变化,也即话语的意识形态化。最后,孙玥博士总结阐释了经文叙述透露着的以色列民族生命建构问题。

 在答疑环节,孙玥博士就关于王权与神权之间的争论以及圣经的意识形态是否与犹太人巴比伦之囚经历和生活经历有较大关系,圣经从多神变为一神的原因及是否与巴比伦之囚经历有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回答。

 本次讲座氛围良好,在讲座尾声,张海龙博士总结陈述了自己的感想,并对中国哲学关于西亚的了解程度和关于信史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本次讲座在愉快的思考讨论中圆满落幕。

                                            撰稿:李瑾,审核:王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