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12
6月10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肖群忠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做主题为“智慧与道德智慧”的学术报告,哲学学院任万明副教授主持报告会,校内外师生及众多哲学爱好者参加活动。
讲座伊始,肖群忠教授对智慧作出界定。他指出:智慧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知识可以成为智慧的营养和基础,但知识不等于智慧;智慧是真理性认识与价值合理性选择的统一;智慧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智慧是能力、品质和境界的统一,是人的智力(或智商)、情感力(情商)、道德能力(德商)的统一,是人对外部世界真善美的一种全面把握能力,是知性能力、道德品质与人生境界的统一。智慧=智商+情商+德商,其中智商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商是区分和调节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德商是人的道德能力,也就是人的善恶评价、选择、决定和执行的能力,它是人的智慧在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中的体现和实践,智慧不仅是知真假,而且要明对错。在肖群忠教授看来,智慧是知、情、意的统一,是能力、品质和境界的统一。一个具有大仁、大智、大勇之人,才真正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才是一个德才兼备、道合天地的圣贤。
随后,肖群忠教授讲解了什么是道德智慧。“道德智慧”的内含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人生觉解、价值澄明、知世明伦、修身立命。人生的完善不仅需要明理,而且要躬于实践。一个人的自我完善,不仅是知性的心智的进步、才能的增长,而且是道德的完善。年轻学子不仅要“成才”,而且要“成人”,不仅智商要高,“情商”“德商”更要高。重视道德修养,甚至希圣成贤,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质。如果说知识是一种力量的话,那么,道德也是一种力量。事业的成功,人生的幸福,自我的完善,都离不开道德,道德智慧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肖群忠教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德智慧”进行了重点讲述,并将其概括为四大主张。第一,道德是中华文化形成发展过程的鲜明特色;第二,道德是文化各要素的核心;第三,道德至上是儒家学说的根本,儒家学说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华传统文化的德性特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由儒家塑造的;第四,道德为本是国人文化认同和日常生活的灵魂。在实际的交往和生活中,道德无处不在,礼是指导我们生活的行为规范,礼治秩序是我们的基本生活情态,艺术音乐也是与道德相联系的,礼乐文明是紧密相联系的。我们的日常生活,吃喝住穿,节日民俗,都体现着这种道德价值至上的导向。
肖群忠教授认为道德是影响生活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急功近利的现时代更需要道德精神的滋养。在这个工具理性膨胀而价值理性萎缩的时代,我们应大力弘扬人的美德的价值和力量,使我们的当代文化结构合理,使我们的时代人格和谐健康。美德是个人和团体事业成功的基础;美德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和条件;美德是人生自我完善的核心和根本。一个完美的人生,必定是事业与道德同在,成功与美德俱有。一个自我实现的人,必然是幸福与道德相统一,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在评议环节,任万明副教授对学术讲座的内容进行了回顾和总结,阐发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在答疑环节,来自不同专业的多位同学围绕道德智慧的落实、儒家性情观、生活中一些道德现象的成因、自己的伦理困惑等话题发起提问,肖群忠教授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答和积极正向的勉励。本次讲座氛围良好,颇多共鸣。
在讲座尾声,任万明老师结合肖群忠教授的学术经历,对于其奋斗精神、艺术情调、乡土情怀深表赞赏,对于本次讲座所展示的丰富内涵、深刻见地给予好评,肖教授做了回应。主讲人和主持人呼吁同学们通过阅读经典,知行合一,深入体味和充分展示中国传统道德智慧的魅力。
撰稿:王文杰 审核:任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