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西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胡海波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二)

发布时间:2023-12-18

    20231215日,由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主办的研究生学术月讲座在云亭校区致公楼B209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所围绕的主题是高清海先生所提出的“类哲学和类生命及其之间的关系,并立足于当时市场经济下的类哲学含义探究”,由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哲学院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特聘仿吾资深教授胡海波教授主讲,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姜宗强教授主持。参加此次学术活动的嘉宾还有著名作家、诗人金鑫老师,与会人员有哲学学院部分教师,一年级、二年级研究生以及部分本科生,姜宗强院长对各位嘉宾和同学的到来表示欢迎,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展开。

     讲座伊始,胡海波教授开门见山的提出了“类哲学”这一概念,他将此次讲座分为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胡海波教授的老师高清海先生晚年哲学思想的改变;第二部分为高清海先生是如何提出“类哲学”这一哲学概念的;第三部分为“类哲学”的未来性主题;第四部分为对高清海先生“类哲学”研究的体会与总结。胡海波教授紧接着回忆自己的恩师高清海先生,早年间高清海先生受到刘丹岩先生思想影响,向刘丹岩先生学习,并在之后参与了改革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写作工作。

   教科书出版之后,直接引起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热烈讨论。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国内有物质本体论、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观点,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究竟是什么?高清海先生认为,应该按照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对象、功能。至此,大家逐渐的都注意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本性和实践观点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胡海波教授回忆高清海先生的哲学研究历程,高清海先生认为,哲学的根本在于理解人,脱离人的哲学不是现代哲学,哲学的本性和人的本性是一致的,哲学的研究应该是深入研究人本身,所以高清海先生确定了要在人的价值体系上来形成自己的哲学观。这是高清海先生晚年非常重要的思想转向。胡海波教授对于高清海先生的思想转变做了总结,他认为首先要在人的本性意义上来理解人,理解哲学。他将哲学看做是有个性的学问,每个时代、每个民族的哲学家,在哲学概念、哲学主题以及哲学观上都可能发生变化。在此后市场经济初期,高清海先生对于“人与哲学”这一问题的研究有了现实性的发展。他指出:应该按照马克思关于人与社会发展的“三形态”理论来研究市场经济与人的关系。

 随后,胡海波教授讲述了“类哲学”这一名称的由来,即我们立足于市场经济,放眼未来,要理解关于人“类体的生成”和“类体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精神。后来高清海先生还解释到“类哲学”也是一种和“种哲学”相对应的哲学概念,“种”是自然性、本能性的存在,而“类”是文化性、超越性的存在。

 胡海波教授进一步解释了“类哲学”的问题内涵,“类哲学”问题包含了两个问题,首先“类哲学”是面向未来的哲学,是和人的“类体本质”、“人的类性”有关系的理论,是和人的个体性、群体性相对应的概念。其次,“类哲学”的思想内容是关乎人的根本、人本身的这样一种学说。紧接着胡海波教授问到人的本身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高清海先生认为,人的本身便是人的生命。不从生命的意义上理解人本身,就会无从下手。接下来胡海波教授又引出了“类生命”这个概念,因为人的本身是人的生命,所以面向未来,关乎人本身的“类哲学”的基本内涵,就是“类生命。”“类生命”指的是人有多重的生命本性,即人除了有第一生命也就是自然生命之外,还具有第二生命,也就是超自然生命。第一生命的特性是本能的、自发的;而人的第二生命是创造性的,“类生命”便是这双重生命本性的统一,它和人的存在是一致的。然而问题在于,既然“类生命”具有第一生命和第二生命的双重本性,那么是第一生命更重要,还是第二生命更重要?胡海波教授在此解释到:“当哪一重生命受到危机的时候,哪一重生命就更重要。”也就是说,评判的标准是看一个人缺少哪一重生命。综上所述,胡海波教授认为,当生命的自然性很充沛的时候,那么生命的创造性就会重要一些,反之亦然。而且他还强调,标志着人之所以为人的,不是第一生命,而是第二生命。第一生命是与动物类似的“种生命”,第二生命才代表着人的追求与创造,正是因为人第二生命的这种独特作用,所以人类文明才会不断的进步。

 在讲座的总结阶段,姜宗强教授引用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来印证第二生命的重要性。在我们祭祖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的推移,后世子孙对于先辈们的形象越来越模糊。也就是说伴随着第一生命的消亡,如果第二生命的创造性没有留存下来,那么我们对于先辈的认识就会逐渐减少,最终流于形式。这些生命创造性的精神形式可以保留在图书著作中,也可能在人脑智能化的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新的形式。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