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05
2024年6月30日9:00,华东理工大学何雪松教授应邀在西北师范大学10号教学楼D区四楼学术报告厅为我院师生带来了题为“体系化、体制化与数字化: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李怀老师主持,哲学与社会学院师生参加并听取了此次讲座。
李怀老师首先简要介绍了何雪松教授的研究方向及研究成果,并对何雪松教授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讲座初始,何雪松教授结合当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影响引出本次讲座的主题,何雪松教授指出,如何回应人工智能的挑战,是数字社会工作的一部分。首先,何雪松教授引用二十大报告的会议主题,从民生福祉、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五个方面对社会工作专业如何对标国家发展战略,如何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做了详尽论述。其次,何雪松教授认为,社会工作学是以公平与正义为价值观,以促进改变为目标,具有个人与社会双重聚焦的实践性社会科学。社会工作学是有思想的数据科学、有价值观的行动科学和有影响力的社会技艺,其包含点、线、面、体四个层面。何雪松教授强调,社会工作学以促进改变为目标,最终要达到知变、适变、求变。再次,何雪松教授对社会工作的宏观定位进行了论述,何雪松教授指出,社会工作应该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应该纳入公共服务、兼顾民生民心、强调发展取向、聚焦共同富裕。何雪松教授从政治站位、经济基础、民生福祉对“党的社会工作——党委社会工作部”的职能进行分析,同时,也从直接服务、社会组织、价值引领、社区发展、政策倡导论述“专业社会工作”的特征,并对“党的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的关系进行了剖析。最后,何雪松教授从体系化建构、体制化空间与数字化转型三个层面阐释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体系化建构方面,何雪松教授认为应该兼顾教育体系、实践体系与政策体系,做到覆盖城乡、微观与宏观平衡、综专结合、生态化支持体系。在体制化空间方面,何雪松教授强调了四个“新”,即群众工作新路径、社会服务新体系、社会治理新格局与社会文明新形态;同时社会工作要纳入法律体系、公共预算和人才管理体制之中,实现三个“统分结合”即“党的社会工作部门”与“各政府部门社会工作部门”相结合;“党的社会工作部门”与“专业社会工作”相结合以及“国际的社会工作”与“中国的社会工作”相结合。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何雪松教授对以数字赋能为中心的社会工作和以数字人权为中心的社会工作做了分析。何雪松教授强调,在现今的大数据时代下,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拥抱挑战、有所创新,积极地适应社会。
讲座尾声,何雪松教授对同学们的提问做了详尽的解答。李怀老师对此次讲座做概括和总结并对何雪松教授对我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大力支持表达衷心感谢。李怀老师指出,在大数据背景下,我们应该拥抱数字化时代,转换思维,积极思考数字化时代与社会工作专业的关系,要多思考、多实践,将我们的所学与时代发展建构起来,在大时代背景下为促进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本次讲座视角新颖,内容丰富,对于学院广大师生拓宽专业视野,提升研究思维大有裨益。
(撰稿:慕娜娜 摄影:马天瑀 审稿:赵茜 审核:李怀)
何雪松老师简介
何雪松,2004年毕业于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获博士学位。1998年起历任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社会工作系副系主任、系主任,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现任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社会变迁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教指委委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建设了“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数据库”,发表论文150余篇,各类著作6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