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2
10月31日,“中和论道”第113期在哲学与社会学院4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的主题为“马克思的‘哲学自白’——《博士论文》导读”,由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白刚教授主讲,学院党委书记姜宗强教授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马乔恩教授、学院王珅副教授参与与谈。讲座吸引了校内外诸多师生线上、线下热情参与。
讲座伊始,白刚老师以马克思的生平和人生自白为切入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同学们进入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在讲座中,白刚老师特别强调了马克思《博士论文》的重要性。尽管这篇论文篇幅不长,却具有深远的意义,被视为马克思思想体系的重要基石。该论文聚焦于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马克思通过深入分析两者的思想,纠正了当时学界对伊壁鸠鲁哲学的误解,并凸显了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独特价值。
随后,白刚老师主要从马克思撰写《博士论文》的动机、《博士论文》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博士论文》的哲学观变革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马克思在青年黑格尔派,尤其在布鲁诺·鲍威尔的影响下,对哲学的兴趣日益浓厚,他立志成为大学哲学教师,故而撰写《博士论文》。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一般差别;第二部分论述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在细节上的差别。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的问题意识十分鲜明。在亚里士多德之后,斯多葛派、怀疑派等哲学流派往往被视为次要或边缘的角色,但马克思却在《博士论文》中明确提到,斯多葛派、伊壁鸠鲁派和怀疑派哲学是理解希腊哲学和整个希腊精神的“钥匙”,不应被忽视。
最后,白刚老师解读了马克思《博士论文》实现的多方面哲学观变革。一是追求个性自由,伊壁鸠鲁原子偏斜运动体现摆脱命运束缚的努力,这与马克思对自由的追求相契合,也贯穿其一生思想,如《共产党宣言》中对个人独立性和个性的关注,以及对人类发展三形态中个性自由的追寻;二是强调实践哲学化与哲学实践化,认为哲学应与现实紧密相连,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这种理念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也有体现;三是肯定伊壁鸠鲁唯物主义中的能动性,超越传统唯物主义局限,为理解现实世界提供新视角。
与谈环节,马乔恩老师高度评价本次讲座,认为白刚老师围绕马克思的《博士论文》,由浅入深,由易向难,兼顾不同听众感受,展示深厚学术功力,同时体现理论穿透力与严谨性。最后,马乔恩老师就恩格斯未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提及伊壁鸠鲁、《博士论文》被称为“小百科全书”的原因以及白刚老师的研究关注点前移等问题请教白刚老师。白刚老师回应,恩格斯未提及伊壁鸠鲁可能因未接触过马克思《博士论文》,且恩格斯清算哲学信仰主要针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博士论文》主题广泛、涉及多学科问题,综合性强于其他著作,故被称为“小百科全书”;研究马克思哲学应立足深厚哲学史背景,向前追溯古希腊思想渊源,向后关注当代问题,如此才能深入理解马克思思想精髓。
接马老师的问题,王珅老师认为马克思的《博士论文》被称为“小百科全书”,可以从其作为理解马克思后期思想的奠基性著作维度出发来理解,因为马克思的后期著作,可以看作是《博士论文》中“世界的哲学化和哲学的世界化”在后期的具体呈现。
在提问环节,白刚老师与在场的同学就讲座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与解答。
讲座最后,王珅老师再次对白刚老师表示感谢,并期待他未来能到学校线下讲学。此次讲座加深了学院师生对马克思《博士论文》的理解,启发学术思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供了有益指导。
撰稿人:叶圣哲 杨红茹 审核:王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