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西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中和论道  新闻速览
新闻速览
哲学沙龙—“中和论道”第一百一十四期:石福祁教授做“论作为先验方法的马堡学派新康德主义”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4-11-14

   202411月8日“中和论道”第114期西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4楼报告厅如期举行。本讲座主题为“论作为先验方法的马堡学派新康德主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石福祁教授主讲西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朱海斌副教授主持,胡朝都博士担任与谈人。张硕副教授、王珅副教授等校内外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在讲座的开篇,石福祁教授对新康德主义的问题背景进行了深入说明。在探讨了目前研究新康德主义复兴潮流的两条主要进路——“历史学进路”和“哲学进路”后,他指出这两种路径并不足以全面解释新康德主义的复兴,也难以真正回答“何为新康德主义?”和“谁是新康德主义者?”这两个根本问题。基于此,石教授从1929年海德格尔与卡西尔的“达沃斯论辩”出发,提出了理解新康德主义的第三条研究进路——方法论。

   石福祁教授顺着对第三条研究进路的探索,按照历史顺序,重点围绕马堡学派的三位代表人物,阐述了他们在方法问题上的见解。首先,他重新审视了亥姆霍兹在哲学史上的意义,阐明在“回到康德”的哲学纲领下,亥姆霍兹不同于流行的做法——要么将哲学科学化,要么回归哲学的存在主义问题。相反,他主张科学和哲学之间存在天然的纽带,即在具体的经验研究中贯彻康德对经验事物之可能性条件的追问。

   接下来,石老师对亥姆霍兹的首位继承者——科亨,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他引用了科亨的著作《康德的经验理论》和《康德与马堡学派》,指出科亨的工作“并非为自然科学知识奠基,而是要建立一个包含自然科学知识在内的哲学体系”。由此,他阐明了科亨在康德“先验方法”的基础上,试图展示康德思想结构中那种永不停息、富有创造性的力量。随后,他提到了纳托普的观点:正是基于方法论,康德哲学才能作为一个整体体系,融入哲学科学与人类文化的洪流之中。纳托普在1912年的演讲中明确指出,康德的哲学以及他关于先验方法的哲学,实质上是一门文化哲学。科亨和纳托普对文化哲学的主张,都在努力探寻文化背后的动力机制及其动态联系。

   最后,石福祁教授将视角转向与前三位代表不同的科学哲学家卡西尔。当前学界大多从现象学的视角——海德格尔和胡塞尔的角度——来研究卡西尔的符号哲学。然而,石福祁教授认为,尽管卡西尔不能被视为彻底的新康德主义者,但他在一定程度上以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的方法论基础为前提,立足于经验知识,构建了他的知识现象学理论大厦。

   在讲座中,石福祁教授深入梳理了多位哲学家的思想发展,揭示了新康德主义者内在的张力。他强调,理解新康德主义的关键在于将其视为一种方法本身。通过这种视角,他展示了新康德主义如何借助“先验”这一概念,构建出文化哲学的知识整体。由此,他得出结论:“方法不仅是真正联结康德哲学与新康德主义的纽带,更是将自柏拉图以来的哲学理解为一个连续统一体的关键所在。”

 

  主讲内容结束后,与会的师生们与石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围绕讲座内容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阐发。石福祁教授胡朝都老师就新康德主义康德哲学的立场进行了交流讨论,并回应了“怎样理解新康德主义的‘先验’概念”以及王珅老师提出的“卡西尔符号背后是否还存在更本质的存在”等问题。

 

 首先,石福祁教授从科亨、纳托普与卡西尔的具体“先验观点”出发,指出新康德主义的“先验”需要回归康德的立场,即指向可能性的条件。然而,关于“可能性的条件究竟为何物”的探究,成为康德与新康德主义之间的重要分水岭。其次,石教授进一步阐明,理解符号概念是把握卡西尔哲学思想的关键。他区分了人为的自然的符号,提出“知识现象学是探寻使每一种知识(符号形式)成为可能的条件”,这正是卡西尔对先验方法的具体运用。此外,石福祁教授还详细且深刻地解答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包括“在卡西尔的‘精神展开自身’过程中,人的作用和最终归宿是什么”以及“科亨和纳托普对哲学的不同解释(体系与线索的区别)是否存在矛盾”等。

   讲座的最后环节,主持人朱海斌老师对讲座的内容及互动观点进行了回顾总结,并再次向石福祁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诚挚感谢

  至此,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人:黄津钰,审稿人:朱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