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西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中和论道  新闻速览
新闻速览
哲学沙龙—“中和论道”第一百一十六期:王嘉新教授做“在意识与生命之间的超越论主体性”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4-12-06

   125日晚,中和论道第116期讲座在哲学与社会学院4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在意识与生命之间的超越论主体性》,主讲嘉宾为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主任王嘉新教授。与谈嘉宾为朱海斌副教授,李岱巍博士,讲座由王珅副教授主持。王教授在胡塞尔现象学、生命哲学、跨文化哲学等领域成果丰硕。校内外约百名师生参加了讲座。

   王教授从现象学传统出发,探讨了意识与生命的平衡关系,提出了“先验活力论”的概念,试图复兴生命在哲学中的讨论。他指出,在笛卡尔主义影响下,生命概念在近代哲学中被忽视,但在现象学及当代欧陆哲学中,生命概念重要性反而愈发凸显,成为理解主体性的重要维度。讲座中,王教授详细阐述了生命与意识在现象学中的张力,以胡塞尔为例,尽管他未深入探讨生命,但在其理论中,生命通过本能等概念在前意识分析中得以体现。王教授还提及当代法国哲学家们尤其是现象学家,如梅洛-庞蒂,列维纳斯,亨利等人对现象学生命概念的发展和强调。其中,亨利通过对胡塞尔意向性结构之时间意识的批判性思考,将生命概念置于不同于胡塞尔现象学的重要地位。他认为生命是奠基意识的必要因素,或毋宁说意识是生命的一个附带现象,生命的感发性和创造性为意识活动提供了根本支持。

         此外,王教授还探讨了生命与意识在当代欧洲哲学中的发展趋势,强调主体性  奠基需重新重视生命概念,超越论的活力论有助于解释生命与意识的关系。他认为,这一理论对汉语哲学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可在现象学主体性理论下整合相关资源,为生命概念赋予新的哲学意义。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朱海斌老师率先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他从第一人称语法体验的角度出发,认为生命与生活的关系如同动词与名词的关系,生命通过生活方式得以体现,而体验背后存在先验性结构,胡塞尔后期对身体、本能的讨论以及亨利对时间意识和本能关系的阐释都为构建先验活力论提供了思路。

         随后,李岱巍老师针对讲座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和关系提出疑问。他询问生命与意识之间究竟是种属关系还是平行关系,例如生命是意识的种差,还是相反,亦或是两者为平行概念。同时,他还提出在人工智能的语境下,应以生命还是意识作为判断标准的问题,鉴于意识的判断相对容易,而生命的界定更为基础且困难。王教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回应,他表示自己倾向于从意识路线出发为生命概念进行哲学辩护,以避免陷入客观主义的视角。他强调主体体验在生命概念的确证中具有关键意义,例如生物学家对生命标准的界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任意性,而从哲学角度看,主体对生命概念的体验和理解更为重要。他进一步指出,如果认为智能需要意识,那么必须首先明确意识在何种意义上具备生命特征,因为意识必然与生命紧密相连。 

    最后,王珅副教授对讲座进行总结,王教授将讲座内容置于认识论视野下进行理解,认为生命与意义的平衡在个体层面体现为从活的个体原初意识体验出发,去建构一个与事物本质相一致的意义世界。例如,胡塞尔在《逻辑研究》第一研究所讲述的“表达与含义”,作为活的人,我对对象世界的认识,就是要建构一个意义世界,最后这个意义世界是普遍有效的。这一过程需要从活的生命开始,并且要将经验还原为纯粹的意识任务。同时,主持人还提到亨利、舍勒等哲学家的观点,他们强调回到个体肉身的活动体验,这也反映了生命活力与世界本质之间的平衡关系。王珅老师最后总结认为此次讲座对现象学研究富有重要意义,为师生们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向,同时也对王嘉新老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至此,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写:叶圣哲,审核:李岱巍王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