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西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东南大学王宁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25-04-01


2025330下午,东南大学王宁教授应邀在西北师范大学致公E区一楼模拟法庭为我院师生带来了题为“社会学如何分析人工智能---一个‘结构-物质-能动三角联动’的视角”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李怀教授主持,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参加并听取了此次讲座。

李怀老师首先简要介绍了王宁老师的研究领域及研究成果,并对王宁老师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讲座初始,王宁老师阐述了社会学分析技术产品的核心框架——结构-物质-能动三角联动理论并对这一理论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随后,王宁老师逐一分析了“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建构”、“符号-体验”以及“物质文化”等多种研究技术、器物与物质的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提出构建“结构-物质-能动”三角联动分析路径的必要性。这一分析路径涵盖了“互构性”、“相倚性”和“纠缠性”三对关键关系,为理解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联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其次,王宁老师将视角转向物质与能动的关系,深入探讨AI技术对主体变迁的深远影响。王宁老师详述了人力物替从体力物替向智力物替的演变过程,并着重分析了AI作为智力物替在重塑主体性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引用具体案例,生动展示了主体分化的现实情况及人工智能如何在这一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在探讨AI技术对社会结构转型的影响时,王宁老师全面解析了生产结构、职业结构、权力结构、再分配结构、社会互动结构和情感结构等多方面的重组现象。王宁老师强调,职业结构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而经历深刻变革,新的阶层划分逐渐形成;权力结构在民主社会和专制社会背景下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变化趋势;同时,智能手机的普及也催生出全新的跨距直接互动结构,深刻影响着社会互动的模式与性质。最后,王宁老师总结道,面对数字和人工智能革命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社会学需要拥抱新的分析范式“结构-物质-能动三角联动”的分析框架,正是应对这一挑战的有力工具,它为我们提供了清晰且深刻的解释路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工智能时代产生的复杂社会现象。

讲座尾声,李怀老师对此次讲座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李怀老师指出,本次讲座为社会学领域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王宁教授的深刻见解和精辟分析引发广泛共鸣和深入思考。

此次讲座系统全面,内容丰富,逻辑论述清晰,对于学院广大师生开阔研究视野,提升研究思维大有裨益。


(撰稿:卢婷婷:丁晓艳审稿:尹广文 李怀




















教授简介

南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大学社会学与人学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广东省文研究馆馆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学者(社会学)(2020202120222023)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消费社会学旅游社会学分享经济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广东省社科划项目出版包括Tourism and Modernity: A Sociological Analysis(2000)、《从行者社会到消费者社会》在内的中英文著作9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Tourism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Sociology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多篇。